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党员风采 > 文学 >

诗情画意『诗传画外意 画写诗中景』

发布时间:2014-06-14      作者:罗湖三支部-蒋苹

诗情画意『诗传画外意 画写诗中景』

                                    

画中所题出自南宋陆游《春雨绝句》中:“梅中最晚是缃梅,一日来看欲百回。俗紫凡红终避舍,不妨自向雨中开。”
这是2008年所拍的照片,就存在我的电脑里,最近常常一张张翻看。感佩父亲的笔墨功力和诗意情怀。然后见到父亲我就问他:“俗紫凡红终避舍,不妨自向雨中开。是谁写的诗?”父亲生病日久,疏于笔墨,平淡地说了句:“忘了。”我又对父亲说:“你看,你把陆游的诗意表现得这么好,我以前不理解。现在我终于明白什么是诗情画意了。"父亲握住我的手,并不说话。

这是父亲在黄山脚下所画。黄色点染的是雨中的梅花,烟雨笼罩下由近而远的是粉墙黛瓦的皖南民居,这是08年前后父亲最常画的题材。

诗歌中蕴含的对生命的兴发感动之情谓之诗情。这是诗歌生生不已、流传至今的力量所在,是诗歌的本质。能够引起诗人感发的,有自然界春夏秋冬的“物象”,有人事界的“事象”,还包括假想中的“喻象”。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新的生命,这种感发的生命可以使你的心活泼起来,永不衰老。诗人用文字把自己内心的感发表达出来,那才是诗。即由外在形象过渡到内心情意,或由情意延伸到形象或直抒胸臆。曹操的四言诗古直悲慨,英雄气概,如《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植的诗以轻和才取胜,如《洛神赋》,所谓情,就是他那种不加反省和节制的真率的感情;所谓才,就是他驱使辞藻的能力。曹丕的诗以“感”和“韵”取胜,如《燕歌行》,所谓“感”指的是一种十分敏锐的诗人感觉。就是说,不一定需要遭受什么重大的挫伤或悲欢离合,仅仅平时细微的小事,都能给你带来敏锐的感受,也就是诗意。

中国画是以主观和客观的和谐为基本特征的。“诗情画意”为世界美术大花园中的奇葩。王维诗画珠联璧合为此写下了光辉篇章。中国画家看万物于心灵的俯仰,吐诗情于空灵的画境中,笔而无诗为涂抹之匠。如历代画竹者或寄寓“素节凛凛欺双秋”,“任尔东西南北风”之志,或喻于“未出土时先有节,待到凌空总虚心”,“心虚根底固,指日定干霄”之节,或泄“节节不通,虚有此表”之愤。

“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早在南宋已脍炙人口,故《踏花归来马蹄香》、《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等诗意画题传为美谈。

俗语:“画如其人”。中国画是画家思想倾向、性格气质、个人经历、思维习惯、文化修养、艺术技巧、兴趣爱好、生理素质等方面的一个综合体。从苏轼开始“文人画”形成,其实质是诗与画在艺术上经常表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相得益彰”的效果。古人常把少诗文的画贬作“匠气”,文人学士又以画藏诗文而自誉。郑板桥为七品官时画竹“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其以兀傲清劲之诗画表现了休戚民苦之德。再如他弃官返里后画竹写到:“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