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 >

09年致公党市政协委员提案: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提案

发布时间:2009-04-17      作者: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宣

17、提案第20090226号
案    由: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提案
提 出 人:张洪、许四虎、张曙光、王晨虹、常巨平、黄晓惠、朱克恒(共7名)
办理类型:承办
承办单位:文化局
内    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不仅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它本身就已经成为一个日趋庞大的产业。
问题:
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必须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认识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2008年我市将实现本地生产总值7807亿元,同比增长12.1%,人均GDP8.98万元,同比增长10%,从国外发展的经验看,城市人均GDP达到这一水平后,国民经济开始进入到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快速升级、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消费重心向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转移。特别是伴随具有相当强消费欲望和自我想像能力的中产阶层的崛起,使我市文化产品的供给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产品的现实需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间,已经形成明显的“战略性短缺”。
二、文化发展现状与高新科技发展和应用要求不相适应
文化产业是现代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世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带来文化创新和传播领域的重大革命。而深圳目前的文化发展现状与世界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和应用的形势很不适应。文化产业作为高科技、高品位文化相结合的知识经济中的新型产业形态,是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承担着民族文化的创新功能,是应对现实展示文化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当前处于跃升阶段依托技术支持的“内容为王”的文化产业,已成为整合、拉动国民经济和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驱动力。发达国家都积极主动地把高科技应用于文化产业,以其通过科技在文化产业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而我市文化产业相对发达国家不仅总量偏小,市场化、集约化程度偏低,且大多停留于传统技术或传统文化工业,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都较低。
三、现有文化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
(一)、管理手段单一,多用行政命令的办法进行管理,以内部文件形式为主的管理做法非常盛行,文化行政部门管理仍设置较多的行政许可和前置审批,使文化市场主体参与文化经营活动的难度增大,成本增高.
(二)、文化行政管理结构不合理,造成了部门众多,条块分割的状况发生。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版权等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造成了各部门互不衔接,职责不清,行政效率很低,容易出现组织中人浮于事的现象,造成政府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三)、管理职能包办一切,管办不分
政府集社会管理和兴办社会事业于一身,这就会限制非政府组织及个人参与兴办和进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政府同时也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办”则因为受到资源和精力所限不易办好 ;“管”则不胜其管.政府统包统揽,管办合一,造成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混在一起,既使文化行政部门陷入办文化的具体事务之中,使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的职能削弱;又影响了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依靠社会力量发展文化的潜力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
(四)、政企不分
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开,二是宏观管理权与具体承办权没有分开,三是依法行政权与合法经营权没有分开.造成了社会竞争不公平的不良后果.由于现有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在体制内占据优越地位,握有垄断地位,这些单位在多年商业运作中形成了既得利益,并且尽可能在市场中获得商业利益,将事业和产业两种好处兼收并取,对社会的公平公正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总之,导致这些问题实质是利益问题:争论背后是利益,这是铁打不动的理儿;权力部门化、权力利益化、利益法律化;与民争利;各部门争利;有利则争,无利则推,他利则拖,分利则拒.
政府的重要职能是服务而不是以一个利益主体的身份,凭借手中的权力参与利益分配。这暴露出一些弊端:其一,权力与利益相结合,导致权力运行严重走样,甚至管理、执法以收费为目的,围绕收费展开。其二,部门权力范围划分不明,存在重叠、交叉,导致有好处的领域争着管,没有油水的领域无人问津。其三,有关部门自己直接参与收费后的利益分配,且最终所得与其收费多寡成正比,加剧了有关部门凭借权力攫取部门利益的动力。
办    法:
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改革的成败的标准:是否符合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为人民群众所拥护。例如美国2000年国内电影院票房收入77亿美元,观众14.2亿人次,人均年看5次电影,居世界第一。
美国的票价在7美元左右。而其人均月收入则在2000-3000美元左右。2005年,中国电影票房等综合收入突破40亿元。假设我市的人均月收入(劳务工)在3000元人民币,30-100元的电影票价则不是偏高,而是过高了。1989年至2008年,电影票价从每张0.25元人民币飙升至70元。15年间上涨300倍,远远高于人均收入的涨幅。有权威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城市700多位居民进行了抽样访问,调查结果显示:在最近的一年中,51.0%的受访者去影院看电影的次数在一到五次之间,这也是居民去电影院次数较为集中数量段;其次,23.0%的居民表示曾有过六到十次去影院的经历;仅有9.5%的居民在过去的一年中去影院观看电影的次数超过十次;此外还有16.5%的居民表示未曾去过电影院。就人均来说,现在年人均看电影次数为0.5次,仅是美国的十分之一。
二、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改革
首先要明确定位.应将文化事业单位定位于公共服务组织,使属于政府机构延伸和应该承担政府职能的部分回归政府,而政府应合理配置公共资源,要保证一定数量的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按照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的性质改革.这些单位要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资源,不过部分单位可以适度市场化,转化为社会公共服务组织,但要防:过度市场化,改变了文化的公共属性的情况。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整个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公共服务的职能,保障着文化的公正和平等,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在市场功能失效的领域或不能按照市场规律来评判的文化领域,政府要负起责任,大力扶持重要的新闻媒体与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使其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于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很好的依据。
三、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
(一)、规范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转制单位要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产权归属,做好资产评估和产权登记等工作.确认出资人身份,明确出资人权利,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要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转制单位自工商登记之日起,实行企业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劳动人事制度,重视职工权益保障,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妥善安排富余人员。
(二)、重塑文化主体。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解决国有文化资产结构失衡、效益不高、闲置浪费问题,科学规划和配置公益性文化资源、报刊及广播电视等资源.要大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培育和建设一批出版、电子音像、影视和动漫制作、演艺、会展、文化产品分销等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同一地区的媒体下属经营性公司之间互相参股。支持中小型文化单位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产业群。要大力推进文化领域所有制结构调整,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升级,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三)、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重点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大力培育和开拓深圳本色文化市场。要完善现代流通体制,深化国有发行企业改革,打破按行政级次、行政区划分配文化产品的旧体制,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要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推行知识产权代理、市场开发、市场调查、信息提供、法律咨询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