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 >

09年致公党市政协委员提案:关于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一小”建设的提案

发布时间:2009-04-17      作者: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宣

14、提案第20090209号
案    由:关于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一小”建设的提案
提 出 人:张洪、许四虎、张曙光、王晨虹、常巨平、黄晓惠、朱克恒(共7名)
办理类型:主办汇办
承办单位:卫生局,人事局,财政局,工商局
内    容:

一、现状
(一)、社区卫生服务在国外早已应用多年,并已取得最大的实效,通过社区“守门人”制度合理控制医疗卫生资源过度利用。每个居民需指定一位全科医师作为自己的家庭医师。患者想到二级医疗服务机构就诊,需持有全科医师的转诊单。目前我国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也呈现良好地发展态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颁布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深圳市委、市政府也相继颁布了《关于发展社区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深府[2006]130号)
  (二)、我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以2008年管理人口数1264万人计算,我市目前我市每千人病床数为1.58张,明显低于全国2.75张的平均数;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1.59名,(全国平均水平为1.55名),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1.59名,(全国平均水平为1.55名),每千人注册护士1.19名,(全国平均水平为1.22名),刚达全国平均水平。每千人口床位数、每千人口医生数等反映健康保障体系的指标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 卫生资源配置赶不上人口的快速增长。卫生资源区域分布出现了不平衡。各区分布差别较大,优良资源缺乏。公立大型医疗机构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区域。大型医疗机构良好的医疗服务,为广大市民就医选择流向大医院,因而大医院人满为患,几乎已将服务能力发挥到极限,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发挥。
(三)、市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将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力度加大(185多亿元)。目前主要抓好“一大一小”的建设:
“一大”就是大型医院如:市宝荷医院、市新安医院、市新明医院、市学府医院、市滨海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以及市人民医院、市二医院的扩建等项目,以缓解我市门诊、住院床位紧缺的现状。
“一小”就是社区卫生网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已经建立了634家社区健康中心,基本实现了全市一社区一中心的建设目标,我市634家社区健康中心布局基本合理,基础功能完备,服务功能基本健全,人员素质有所提高,能够开展社区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实现“一社区有一个社康中心,1-2万人口有一个社康中心”。并就社康中心的业务用房、启动经费、维持经费和人员编制等问题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保证社康中心能按照“六位一体”功能的要求落实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为居民就近解决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首选。2008年3月1日,《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实施,要求参保农民工门诊选择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综合医疗参保者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药费享受7折优惠,政策性指导800万深圳参保人选择门诊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极大的缓解了我市“看病难”“看病贵”。到2008年底,我市社区健康服务建设基本实现了“小病在社区,防病在社区,健康在社区”的工作目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能够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的基层医疗服务。
二、问题:
随着我市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快速发展、跳跃式发展,社区健康服务工作也暴露出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和不足,概括有以下几点:
(一)人员编制缺乏实际核定标准
深圳市《关于发展社区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规定:要根据社区规模,按照全额事业单位编制配备相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医师与护士比例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由举办单位自行解决。深圳市目前服务人口数已超过1000万,需要至少2000名全科医生和1000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还要3000名全科护士及相关工作人员,因此实际需求人员编制至少6000名,而目前我市社康临床医师3112人,公卫医师155人,护士2555人。目前市编办核定编制规定每万名居民配备4个医护人员编制,是财政供养人员的标准,并不完全等于机构实际需要配备多少人员的标准。2008年统计核定编制2678名,缺少3000多编制,编制缺口较大。
(二)全科医护人才缺乏
按照目前院办院管的模式,有些主办医院为了节省人力成本支出,不按照服务人口和服务功能投入人员;社区健康工作人员同比医院工作人员收入要低,很多人不愿意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工作;通过深圳市人事局招考的部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职员、雇员没有按照岗位设置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岗位上岗。目前很多社康中心的医护工作人员为临聘人员,缺乏专业性和稳定性。
(三)服务内涵和服务质量需要提升
我市634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都能开展健康教育、疾病诊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大功能,服务职责明确,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基本能开展,如老年保健、慢病管理、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等都开展了,但是有些服务内容并没有按照要求完成,质量也有待于提高,也没有按照需求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和契约服务。
(四)社区健康中心负荷太重
社区健康服务工作这一新型医疗模式的开展得到了居民和政府的认可、信任,发展迅速,承担社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但也被误解成了医疗的“万精油”,变成“万能”服务。每年10月份开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应付各种各类各项检查太多,如市、区两级社区健康年终评估、医疗质量评估、传染病检查、慢性病检查、心理卫生检查、妇幼保健检查等等,而社区健康中心工作人员也疲于应付。
(五)主办医院“重医疗,轻社康”
深圳社康管理实行“院办院管”的运行模式,有些主办医院管理上存在“重医疗,轻社康”“重经济效益,轻公共服务”现象,认为社康中心只是医院的一个附属科室,甚至是盈利科室。同时也存在挪用社康的经费和拨款,甚至占用社康编制和资源。

办    法:
建议:
(一)坚持社康中心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
社区医疗、社康中心是解决分级医疗、解决就医难的一个重要举措。但目前,对社康中心老百姓信任度还是有限的,少数人甚至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要把社康中心搞好,政府要给予政策加大投入。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督管理。社康中心必须是公益性的,一般人的心理上,大医院可能规矩一点。要加强监管,确保它的公益性。其次劳务工医疗保险,劳务工首先必须在社康中心就诊,然后社康中心转诊到医院才可以。否则,现在所有的人,不管大病、小病,全部到三级甲等医院去看,再盖多少医院,就医肯定还是很难的。
(二)尽快补足社康中心人员编制
尽快补足社康中心正式人员编制,按常住人口1000万、按照社康中心承担工作量来核定人员编制的配置标准,并制定全科医学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政府人事编制部门应考虑到社康中心人才专业的特殊性,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深入基层,结合卫生系统实际,补足社康中心正式人员编制,降低公立医疗机构因自聘社康卫生技术人员而加大的运行成本,多渠道吸引并留住优秀的全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安心从事社区健康服务工作。
(三)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随着新建社区健康服务网点的增多,大量医务人员走上了社区健康服务的工作岗位,为了让新进社康医务人员能在短期内学习掌握好社康中心服务理念和业务工作重点环节的规范及要求,分期分批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和医疗质量检查,并组织相关人员对社康中心管理、诊疗、药事及护理等关键业务工作进行重点、系统的学习和规范化培训。
(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康中心确定统一标准进行定期考评,加强监管
确定统一标准进行管理,对所有新建社康中心及医疗站进行医疗安全检查,进一步加强社康中心工作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提高消除医疗隐患和应对医疗纠纷的能力,保障社区医疗服务工作安全,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保健和诊疗服务,实现新建社区健康服务网点合格率100%。这样老百姓进大医院看病的习惯,才能改过来,才放心地进社康中心看病。 那么社康中心优质、高效、廉价的服务就会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和信赖。
(五)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坚持社区健康服务的公益性,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部上缴,支出预算管理,实行药品零差价,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政策亏损由财政予以保障,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正常运行。杜绝重视诊疗而忽视公共卫生服务,杜绝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公益性,确保社区健康中心的人力财力。
(六)设立专业专门社区健康中心管理机构
深圳特色的院办院管模式曾经促进了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随着形式的变化和对社区健康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社区健康中心不是临床科室,可以试行管办分开,设立专业的社区健康管理机构,对社区健康实行专业化管理,让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明确职能,提升社区健康服务能力,丰富社区健康服务内涵,减少政府的重复投入,减轻社区健康中心的负荷,有力地促进我市社区健康服务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