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 >

关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0-06-16      作者:本网站新闻

案 由:关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议
提 案 人:致公党深圳市委员会
通讯地址:福田区上步中路1004号一楼114
电话号码:82094570
邮政编码:518006


  人才、技术和资金是一个区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深圳在缺乏本地高端人才培养支撑,又远离国内外技术创新源头的情况下,能够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超常规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强市和高新产业带,这主要得益于深圳在工作环境、机制和观念和待遇方面较其它城市存在较大优势。深圳依靠人才和科研成果的“拿来主义”和“科技进步在企业”,通过体制创新,努力克服高端人才自主培养不足,鼓励企业创办研发机构,有效缓解政府原创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问题,建立了适合科技进步并能帮助企业创新的灵活机制,营造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成果孵化器及其配套政策环境,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和经济腾飞,成为毕业生和高端人才的首选工作地。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2004年的3266.52亿元飙升至2009年的8507.81亿元,增长了1.6倍。由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一直瞄准国际最高端,所以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作为创新能力重要指标的专利,2004年深圳专利申请量不到1.5万件,全市PCT国际专利申请仅331件;2009年则分别突破4万件和3800件。全市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总量的47.5%,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更令人自豪的是,去年,深圳本土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39.3%。

  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的进程中,一些新兴产业增长速度较快,令人欣喜。去年,我市软件业务收入1190.64亿元,全国排名第二,占全省比重68.8%,同比增长25.2%。其中,出口95亿美元,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占全省比重91.1%。同时,生物技术及医药、环保等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分别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0.05亿元和56.87亿元,同比增长35.18%和42.45%,远高于全市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速。可以说,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了深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一、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资本向内转移难以阻挡
  国家在实施浦东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国内高速公路和航空业快速发展,长三角和京津唐经济圈迅速崛起。人才、资源、基础设施和科研实力占绝对优势的长三角和内陆西部地区,开始在观念、创新机制和开放程度迅速缩小与深圳的差距,深圳基本失去“政策高地”的落差。
  深圳长期徘徊于国家的科技战略布局之外,直接导致高端人才内迁速度不断加快。同时由于房价上涨较快、企业研发支出和个人生存成本上升,导致深圳经验丰富的创新人才流失时有发生。以华为、中兴、比亚迪、迈瑞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建立异地研发机构等方式,逐步将研发环节向成都、西安、南京、武汉、杭州等城市转移,企业在深研发人员比例逐年下降。企业重要研发活动的实际发生地已远离深圳,其技术溢出效应和研发人员二次创业成果可能与深圳无关。
  在深圳产值1亿-10亿元的6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中,很多已经或即将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这些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也开始在外地购置土地,一半以上的上市募集资金投向外地。

(二)本地基础研究实力未能提升
  目前,深圳创新人才的本地化培养规模与人才需求总量存在较大差距。深圳一流高校数量缺乏,能在国内排得上号的重点研究型高校也就深圳大学1所,其排名、影响力和贡献度在国内并不靠前。目前,由国家主导的超级重点大学最新建设计划中,深圳榜上无名。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无法对深圳产业发展无法提供必要支撑,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整体科技实力在全国仅处于中游水平。
  令人遗憾的是,深圳在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没有及时利用其政策、资金、环境和人才的相对优势,对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发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创新、源头创新能力至今依然薄弱。目前的深圳,其国家级研究机构不超过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只有2个,直接导致深圳市战略性科研项目和成果缺乏,难以承接国家推出的一大批科技重大计划,并长期徘徊于国家的科技战略布局之外。
(三)高新产业成果来源危机加剧
  首先是深圳缺乏一流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丧失高端人才的储蓄效应,很难在国家科技创新资源分配中占据有利位置。再加上地方政府过分强调并沾沾自喜于科研成果的“拿来主义”和“科技进步在企业”,政府基础性研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技术储备更趋落后,基础创新能力和研发的自我造血功能薄弱。
  其次,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形成经济规模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一年一度的高交会虽然能够改善和弥补深圳原创性科技成果先天不足的缺陷,但没有一个地方政府能够容忍自己培育出的科技成果被拿到深圳去产业化并产生税收。远离技术源头终将制约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并成为一个受制于人的“实惠型”高科技城市群。
  第三,支撑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据官方统计,深圳科技创新具有90%研发人员、90%研发项目、90%研发投入和90%研发成果集中在企业逆向创新的显著特点,成为深圳成功实施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志和阶段成果;与之相呼应的却是深圳90%企业零专利,强烈的市场导向、过剩的生产能力以及相对薄弱的原始创新能力,导致企业间同质化严重,竞争层次低下,大部分企业零专利,发明专利和科技研发成果则主要集中在华为、中兴等少数几个大型企业手上,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根本没有能力满足深圳90%中小企业对原创技术和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并对产业科技创新进程缺乏应有的贡献度。这将从根本上动摇深圳现有工业基础和产业升级,压缩未来发展空间,并形成“马太效应”和恶性循环,香港产业空心化已是深圳发展的前车之鉴。

二、具体建议
  资本流动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天职,科技进步只是企业赚取利润的有效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企业对缺乏利益支撑的基础研究不感兴趣,而只关注能够带来利润的产品开发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如果政府忽视基础性科学研究投入,企业技术开发和成果产业化就会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突破,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后劲不足。为此,我们建议:
(一)强化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深圳应强化产业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体现鲜明地方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是简单照抄国家规划。政府应通过预测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找出其中的关键技术及其途径,有意识引导原始创新资源向新兴和战略性产业聚集,帮助产业实现科技新突破,加速实现原有产业改造、升级和转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类具有方向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务实性工作,对于深圳顺利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完成“腾笼换鸟”产业升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公共技术和基础科学领域,创建政府主导的高校创新体系
  如果深圳基础研究和共用技术研发的短板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动摇企业自主创新基础。国家通过设立自然科学基金和863、973计划,力求在世界原创技术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深圳应该加快本地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在原创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上给予本地高校以有效扶持,用原创性科研成果这根链条来拴住企业,这是增强深圳基础研究开发实力,提高深圳在国内乃至世界科技创新链条上游发言权的唯一途径。
  鉴于硅谷的形成离不开斯坦福这类有核心创新和辐射能力的高水平大学。目前,省委、省政府支持深圳高起点筹建南方科技大学,强化深圳西丽和桃源片区逐步形成的密集型创新源头,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
我们认为,南方科技大学不能简单定位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应该再加上“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氛围”修饰词,强化全校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勇于冒险的创业氛围,体现高校的核心创新价值和经济发展贡献度,全面促进校企合作。
深圳在筹建南方科技大学的同时,还应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高职类型技术应用大学,努力发挥大学城、深圳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主体创新作用。
(三)在市场竞争领域,积极创建企业主导的市场创新体系
  科研经费无偿或低成本投放给少数企业,违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机会公平原则,再加上政府财政部门对科研经费投放审计方式的方向性有偏差,导致政府科技部门为减少审计风险,只能锦上添花,偏重大的明星企业,有意无意忽视迫切需要经费支持的中、小企业。
  企业与高校院所经常联合申报政府项目来共建校企“产学研共同体”,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创新要素要在非市场化合作机制下长久维系却十分困难,成果转化及进入市场之后漫长过程中的种种成功失败都会牵动双方的利益纠葛,容易中断合作或酿成官司。
  用财政科技经费大比例捆绑社会资金,培育一批市场独立运作的风险投资基金是政府“切断面向企业、科研机构的财政性科研投入”后“破中有立”之举,能够繁荣科技市场,减少科技产品研发、交易、转化风险,让科技市场成为联系高校院所和企业的桥梁,进而建立背靠高校院所、面向企业、政府间接支持、市场有序调节的市场创新体系。具体做法有:
1、设立面向高校院所的“育种”基金,资助可产业化试验的应用成果研发
设立“育种”基金等同加大政府科技经费投入,支持高校院所聚精会神面向市场搞科研,增加能在科技市场上交易的“种子”科研成果数量。
“育种”基金的市场化运作和市场效益追求,自然要求高校院所从过去面向政府、争取奖项,变成紧盯市场、服务企业,并让科研人员通过科技市场交易机制获得丰厚回报,从而改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热衷创办企业这类中国独有现象。硅谷60%到70%的企业是由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或教师创办,但斯坦福大学本身却没有一家校办企业,这样一所世界知名学府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举动,为深圳现有高校如何扮演好正确角色指明了方向。
2、 设立面向企业的“育苗基金”,按照市场机制推动应用成果的产业化生产
当企业有创业意向时,可以到科技市场寻求恰当“种子”项目,并寻求“育苗”基金支持,直接进入成果转化阶段,大幅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深圳确立市场创新体系,迈向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关键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