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海外联谊 > 海外联谊 >

德国西部华人社会剪影:中餐业为主 中国街规模小

发布时间:2007-10-08      作者:中国新闻网

位于德国西部风光秀丽的莱茵河畔的北威州,是德国人口最多(1800万)、工业企业最集中(全国百家最大企业有44家在该州)和人均收入名列前茅的州。北威州也是德国华人最为集中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在该州各个城市和首府杜塞尔多夫市生活的华侨华人有2万人左右。日前,记者赴杜塞尔多夫报道德国华人社团活动,也对当地华人社会情况进行了采访了解。

        中餐馆业为主

        据当地华人介绍,全德国的华侨华人总数在15万人左右,绝大部分人来自广东和浙江,广东省籍和浙江省籍华侨华人各占40%,剩下20%的华侨华人来自福建、江苏、上海、东北等国内各个地区。

        广东省籍华侨华人指的是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其中也包括了来自东南亚和香港地区的华人移民,他们移民德国大部分已有20年以上的时间;其他省籍的移民来到德国的时间比较晚,只有10多年甚至几年的时间。

        德国华人居住比较分散,散居于全德100多个大中小城市,这些城市大部分属于西部德国,主要有柏林、汉堡、波恩、法兰克福、慕尼黑、不莱梅、科隆、斯图加特、杜塞尔多夫等城市。

        杜塞尔多夫市是北威州的首府。全市面积7800平方公里,人口58万,是德国12个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之一,是德国第八大城市。作为德国最重要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杜塞尔多夫为吸引中国企业投资,还专门在市政府内设立了中国事务部,为到该市投资的中资企业服务。目前,当地中资企业已超过200家,是德国中资企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而在全北威州境内的中国企业分支机构更多达500家以上。

        据介绍,杜塞尔多夫和北威州的华人有80%以上以经营中餐馆为生,当地中餐馆超过300多家。在德国开中餐馆有一个有利条件:德国政府允许中餐馆从中国聘请劳务工身份的厨师。这些来自中国的大厨,不但具有专业厨艺水平,而且月工资也只要在700欧元左右,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德国中餐馆的经营成本。

        一位早年到这一地区开中餐馆的老板告诉记者,中餐馆在德国餐饮业中属于中下档次,消费价格普遍偏低。中餐业也曾经历了由早年的兴盛,到现在的惨淡经营的过程。他认为,中餐生意萧条与德国近些年来经济不景气,民众消费明显减少有直接关系;此外,还另有一个原因:随着新移民不断加入到中餐行业,这些经营者多以低价作为吸引客人的手段,"搞得大家的生意都越来越难做了"。

        面对这种恶性竞争现象,这位老板感到十分痛心。他说,现在许多德国人不分中餐质量和口味优劣,专门找便宜的中餐馆。近些年,德国出现了很多新餐馆,如"蒙古烤肉"等自助中餐,有的中餐自助餐馆甚至以"10欧元吃百种菜"来吸引客人。

        这位祖籍广东的老板还说,当年最早来德国经营中餐馆的广东籍华人,现在大多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他们在德国长大的子女都觉得做中餐行业太辛苦,不愿意继承父辈们的生意,当中的一些老华侨只好卖掉自己的餐馆,并计划在退休以后,回到中国老家去养老。"相信在德国的广东人会越来越少。"

     中国街规模有限

        在杜塞尔多夫市一处办公区内,有三条平行街道,分别被称作日本街、韩国街和中国街。

        "日本街"的发展历史最早、最具规模,在"日本街"上集中的日本餐馆、商店、书店共有几十家。据介绍,在杜赛尔多夫共有500多家日本企业,超过4000多日本人在该市从事贸易活动,因此,杜赛尔多夫也素有"小东京"之称。

        而所谓的"韩国街",据记者在街上的观察,整条街道上也只是散落着几家韩国餐馆而已。

        全长不到300米的弗里德里希·埃伯特街,被当地人称为"中国街"。记者到这条街上采访时,看到的华人商家也是屈指可数。

        在中国街上,最有名气的当属"远东超市"。这间超市面积大约300多平米,由温州籍华人何氏兄弟经营。老板何剑云告诉记者,远东超市开办于2003年,主要经营从中国进口的各类蔬菜、大米、调料等食品,品种超过2000种。住在周边地区的华人和中餐馆经营者都会到这里购物,所以生意一直都很好。他们还在几十公里外的科隆市开设了一家分店。

        何老板说,他们这间中国超市的客人还是以华人为主,德国人和其他种族的移民来店里购物的比例很小,不超过两成。

        记者在中国街上转了一圈,除了远东超市,还看到一家由东北人经营"金运超市"、一间华人经营的"CHIN@EASY"网吧和一家川菜馆。当地华人向记者介绍,"中国街"并不单纯只是指这一条小街,还涵盖了周边聚集的华人商家。拐过这条中国街的街角,就有一间华人开的"华德大哥大"店铺,他们专门代理诺基亚手机,并代签德国一家手机公司的合同。

        在离中国街不远的一条小街上,有一家广东籍华人经营的的圣丹尼西饼屋,据老板唐敏阶介绍,这家店是荷兰圣丹尼西饼食品公司在德国的唯一加盟店,在德国华人圈子里小有名气,除了当地的华人经常光顾外,德国其他城市的许多华人到杜塞尔多夫办事,也往往来店里,采购几盒圣丹尼的糕点带回去。

        出了圣丹尼西饼屋,不远处有一家温州人开的"海鲜楼",据介绍,这家酒楼的温州菜味道正宗,很受温州人欢迎,也是当地温州籍侨团宴请聚会的地方。

        另外,在中国街周边附近,还有嘉鑫国际旅行社、"柔"发廊和录影带中心等华人商家。

        华人批发商云集的米兰大厦

        在与杜塞尔多夫一河之隔的诺伊斯市,有一个德国服装批发中心区,那里集中了上千家服装批发贸易公司。因为商家做的是服装生意,所以这一地区的商厦都是以巴黎、米兰来命名。

        从1999年开始,全玻璃幕墙、外形现代的米兰大厦上又挂上了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的是中文:德国中国贸易中心。目前,这栋商铺面积达1万5千平米的大厦,一共有90多家批发商铺,全部都是由华人经营,其中绝大多数人是温州人。主要经营服装、鞋类、首饰和小商品批发业务。

        说到这座华商云集的大厦,必然要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整栋米兰大厦的租赁者、德国中国贸易中心总经理林良辉。

        在位于米兰大厦3楼的一间十分宽敞、具有现代风格的办公室内,林良辉接受了记者采访,并介绍了他来此"冒险"发展的经历。

        上个世纪90年代,东西德国统一之后,已在荷兰生活了十几年的林良辉,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荷兰来到德国发展。最初,他经营德国二手设备的进出口生意和服装进口批发生意。"当时做服装批发生意的华人都分散在德国各地,没有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市场,所以大家的生意发展都很不理想。"林良辉说。

        1999年,他来到诺伊斯服装批发中心,发现已有30年历史的米兰大厦,由于当时高档服装批发业凋零,诺大的商厦只剩下两间店铺开门经营。林良辉认为,诺伊斯市紧邻比利时和荷兰,并靠近法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而该市的服装批发中心在欧洲也很有名气。于是,他看准这个时机,与几个朋友合作,租下了米兰大厦一层商铺,向华人进行招商租赁。但是,没想到的是,当时只招来了6家华人公司。而且,这些华商又多是新手,在服装批发行业没有经验,生意都不景气。一年之后,就有两家华商撤离了米兰大厦。

        眼见商铺租不出去,还要一直往里赔钱。终于,几个合伙人顶不住压力,用温州话说是"湿路先脱鞋",一个个先后退出。面对困境,只有林良辉一个人继续坚持,为此,他还卖掉了自己的房子,继续往里"丢钱"。

        "坚持就是胜利",对于林良辉来说,这一句话再恰当不过了。2年之后,情况发生了转机,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温州人来到米兰大厦。到2003年时,林良辉租下的整栋大厦内的所有商铺全部租赁一空。

        此时的米兰大厦也由于有如此集中的商铺,名声日渐远扬,来此采购的客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了荷兰、德国、比利时和北欧各国的商人。林良辉对记者说,现在还不断有华人来到这一带经营进出口生意,米兰大厦满了,一些华商就在对面的IMTX大厦开店,从而使这一地区从事服装批发生意的华人商家总数达到100多家,从业者超过1000多人。

        记者随林良辉在米兰大厦内转了一圈,看到家家店内都有华人在忙碌着摆放货物。从华人经营的货品和价格来看,还基本上都是以廉价商品为主,靠价格优势在竞争。据林良辉介绍,现在华人的生意都兴旺,很多人很快就在莱茵河畔购置了房产,生意做得最好的,一年的营业额可以达到600万欧元左右。

        华人社团形式多样

        据介绍,北威州大约有30多家华侨华人社团。记者在这次杜塞尔多夫采访期间,也接触到几位当地社团的侨领,了解到当地侨团形式多样,不但有传统的同乡会性质的社团,也有一些行业协会,或者跨行业、跨籍贯的华人组织。当地的社团名称很有特点,比如有些侨团不但强调"联合",往往还要再冠以"总会"之称。比如,北莱茵州华侨联合总会、全德华人体育联合总会等等。

        北莱茵州华侨联合总会永远名誉会长袁耀强,在德国已经生活多年,不但对当地华人社会的发展情况十分了解,而且也是最早的一批老侨领。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由他牵头创办的北莱茵州华侨华人会的情况。这要从10年前的一个事件说起:德国警察和卫生部门在柏林附近的一家中餐馆进行检查时,在厨房内发现了"类似狗一样的东西"。此事经过德国媒体的报道,迅速在全德产生极其负面影响。不但全德中餐馆生意一落千丈,还有不少德国人打电话或到中餐馆门口漫骂华人"吃狗"。

        袁耀强说,实际上,这家餐馆是由越南人经营,而经营者始终坚持被查获的是"兔"而非"狗"。但无论如何,恶劣影响已经造成。当时,为了维护华人中餐业者的形象,全德各地的侨团代表云集柏林,联合发表呼吁,要为华人正名。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由袁耀强积极倡议组织,北威州的华人们决定成立北莱茵州华侨联合总会,派出代表参与这场声势浩大的全德华人维权行动。

        这个社团成立10年来,一直奉行"爱国、团结、合作"的宗旨,多次组织了中文电脑班、医学常识讲座、迎中秋、全德华裔少年卡拉OK大奖赛等活动,并接待国内代表团,组织回国参观考察等活动。此外,他们还跨越国界,与荷兰的华人社团结成"德荷侨团一家亲"。在德国侨界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全德华人体育联合总会会长刘长城,是前国家男排的选手,他在国内退役后,到德国职业俱乐部打球,后来在德国经营餐馆和体育发展公司。2006年,刘长城和部分在德国的中国运动员,组成了全德华人体育联合总会,积极促进中德体育交流,并发起为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捐资倡议。

        前文介绍的那些在米兰大厦经商的华商们,也在去年6月组织成立一家行业协会"德国华人华侨商贸总会"。大家推举林良辉先生担任会长。据林良辉会长的介绍,该协会成立后,本着多做实事的原则,多次邀请市政府派专人来大厦举办讲座,向华商们介绍德国有关的法律、税务和会计知识,规范大家合法经营。会员们也经常在一起开会,互相沟通信息。另外,该协会还为在米兰大厦打工的中国留学生们提供许多切实的帮助。林会长相信,该会的会员们有经济实力,大家又很团结,一定能够在德国侨社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在当地,还有一个由老留学生组成的协会"德国华人企业家协会"。据该会的几位成员介绍,他们当年在德国留学时,大部人都曾在台湾人开办的电脑公司打工,正是通过在打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他们后来自立门户,开办电脑公司打下基础。该会成员除大部分从事电脑行业外,也有部分人从事旅游和保险等行业。有数字显示,该协会成员开办的企业,一年的销售总额已达到4,5亿欧元,雇佣超过370个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德国人。德国华人企业家协会成立后,凭借会员们在德国经商发展的经验和优势,多次组织讲座和信息介绍活动,为那些刚刚成立的中国企业提供咨询和帮助,协助他们解决在德国发展遇到的各种困难。

        有侨领介绍说,北威州的华人协会在德国华人社团组织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一直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力。全德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举行第三届理事会就职庆典活动,特别选择了在杜塞尔多夫市举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威州华人协会在德国华人社团中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