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其他 > 学习园地 >

异乡打工难上难

发布时间:2008-03-04      作者:中山侨刊

1987年斐济发生两次政变后,除了斐济土著与印裔的种族矛盾激化之外,华人生态环境并无明显恶化,相反由于掌权的壬布卡先生修改入籍法例,由原先的居满十年〔大陆护照持有人〕缩短为连续居留超过五年可准予归化入籍。反而因祸得福,例如我和家人就得以提早入籍,结束了三年续签一次的劳工身份。

  提起在斐济以外劳身份打工,有关故事多多。当地华人称为“工作纸”的外劳签证,乃一粉红色的长方纸条,上有持证者照片,斐济的外劳政策规定,持证人必须在指定商号工作,一旦离开工作地点,14天内必须离境。而外劳与当地雇主的雇聘合同,基本上以申请工签所填表格所替代,表格多由雇主自行填写,有时连劳工的签名也代签,什么年假休息、周薪数百等,概为应付移民局而填写,极少如实履行。而有鉴于中国大陆当时十年浩劫刚刚结束,又值改革开放之初,民生尚甚清苦,出国谋生者只求一纸签证到手,已欢喜若狂如出生天,哪还顾得计较劳工福利待遇、维护自己权益?

  记得当年笔者与妻女以旅游签证困守瑙鲁,进退不得。端赖劳托卡中山籍老侨杨灿容鼎力相助,找到其亲戚担保,代垫保证金,办得“工作证”接我一家往斐济。如无他加以援手,笔者一家哪有今天?

  由于外劳政策对外劳限制苛严,少数华裔雇主亦不能善待外劳工人,稍有怠倦怨声,即出言威胁:“取消担保,送返中国!”据笔者所见所闻,有的华裔雇主担保中国的子侄亲属在商号工作,每周仅付难以置信的微薄人工,理由多数都是要扣除办证费用、机票以及保证金。

  关于保证金,是移民局为规避遣返劳工时无人肯支付机票费用风险的条例,上一世纪八十年代,每名外劳担保金额已高达1500斐元〔当时0.7斐元可兑1美元〕。

  斐济的华人杂货店、农场、面包炉、茶室餐馆,很多都是全年无休,早开门迟收铺,一般每日工作十多小时,有的外劳就睡在揉面粉的案板上。时日久之,外劳活动范围大了,学会基本语言,便与雇主渐生龃龉,积怨日深,有的不堪重荷,离店出走,有的凭一技之长,私捞外快。记得一位擅长烘制点心的外劳,私下承接当地华裔“嫁女饼”的生意,岂料与雇主闹翻,被一纸告官,捉拿收监,枯坐多日,等候遣返。那嫁女的老侨急得要死,托知名侨领出面担保该“整饼阿茂”出狱,顺利完成这批“嫁女饼”并送人礼成。这位仁兄迄今仍居斐济,早已事业有成,置业买地,非昔日吴下阿蒙矣。

  还有一位外劳也是与雇主失和反目,被移民局捉去关了月余,创下当年华人因移民问题坐牢最久的记录。后来他被戴上手铐登机遣返,幸亏老友出面向当时的副总理兼劳工移民部长拉图-戴维求情,一个电话打到两百公里外的机场,把这位兄台带了回来。这位颇通文墨的先生,一度“游击”于农场商号,食无定时居无定所,后把妻儿从乡间接来,到一小镇开餐馆,生意日隆。据他私下告知笔者,是他“发明”在胶水管中收藏现金,然后伪装成排水管安装在墙角,数年都确保不失。近年他亦合家远赴美国。笔者经常与人笑谑:似乎被移民官捉过的,日后都有望发达,只要看看那做“嫁女饼”和创下坐牢“记录”的这两位便可知一二了。

  事实上大多数华人雇主都与外劳和睦相处,紧密合作,待新人不薄。有的更借出资金,助其创业自立,体现了斐济侨社相濡以沫,亲恩乡情,重义轻利的传统。有的华人外劳尽管自己入了籍、当了老板,每逢昔日的雇主有需要,或嫁娶寿宴,必闻讯赶至,落手落脚,下厨掌勺,十分感人。

  随着斐济实施外资13年免税优惠,斐济华人外劳,由依亲靠友的个别外劳,逐渐发展到从中国、菲律宾招聘大批外劳,到制衣制鞋工厂工作,外劳的到来,对本地劳力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中国外劳眼捷手快、勤奋刻苦,一些外来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亦带来许多新观念新技术。除了台湾龙祥集团在劳托卡建立的全斐首间大型制衣厂,某东南亚国家一个集团亦在劳托卡、南迪、苏瓦先后设厂,聘请数百名中国女工。这么集中庞大的外劳,亦与厂方发生过多次大小劳资纠纷,各有其因,有的与大陆劳务公司中介的诈欺蒙骗有关,有的与厂方管理方法公司制度有关,有的与劳工本身不适应异国气候与环境,想象与现实脱节有关。

  一些大型工潮均以罢工为主要抗争形式,唯其中一次百余华人女工罢工绝食至为严重,甚至惊动当地中国大使馆,大使亲自出面与工人对话调解。罢工者集中固守在一幢两层宿舍楼内,派人值班放哨,并以厚布履盖门窗,不容任何人窥视及进入,当时笔者负责供应外劳伙食,故每天送饭上门,女工们都拒绝进食。后来厂方调动人手准备破门而入,屋内女工哭号呼叫,扬言割脉自绝,众人才离去。当地媒体闻讯包围此屋,长短镜对准拍摄,成为轰动一时大新闻。

  陆续投资设厂的制衣行业,成为斐济最大的外劳市场,一些外资商家,对日夜苦干的华人女工颐指气使,刁难刻薄,有的无良奸商更以“存粮”〔把工资寄存在公司〕形式扣工资,待工人约满回乡时却推诿拒付,甚至去如黄鹤,挟款私逃,令工人血本无归,痛不欲生。

  这种现象一直到2004年才逐步缓解,随着中国“入世”,许多任务厂移往中国,斐济的外资企业纷纷关闭,中国外劳除个别与当地人通婚留下之外,大部份均回国或去第三国继续打工生涯。

  而当年依亲靠友的个别外劳,多已归化入籍,苦尽甘来并自行创业,有的事业兴旺,崭露头角。中国大陆经济发达民生富裕,离乡别井来斐闯荡者已经日少。在他乡打工的苦难经历,已成记忆中的一段往事矣。

  近年斐济的工签,是中国新移民留下谋求更大发展的一种过渡性身份,不少新移民自付全部办证费用,还要支付其它费用给提供担保的商号,“工作纸”的性质与用途,跟过去大不一样了。(新西兰/孙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