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市委要闻 > 市委会讯 >

没有“规划”的人生

发布时间:2009-11-10      作者:段风华《神州学人》2009年第6期

    从规划专家到副市长

  广州、深圳,如果只从地理位置看,两个城市相距不到200公里,但对于闫小培来说,自己在2004年4月跨越的距离远远不是这样简单的地理概念。
  2004年4月,时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的闫小培以高票当选深圳市副市长。而她对此前深圳市物色副市长人选的详细情况知之甚少,2004年初才刚刚结束在德国的科研工作回国。其实早在2003年,深圳市就开始酝酿一名空缺的副市长人选,在经过了两轮民主推荐后,组织决定将推荐酝酿人选的范围扩大至全省,闫小培进入了候选人的行列。时任深圳市长的李鸿忠对闫小培的评价是:为人正派、治学严谨、创新意识强。
  在就职感言中,闫小培说:“从一名学者到一名领导,角色的剧烈变化使我深感压力很大。由于没有行政工作经验,自身能力和差距还很大。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正在向国际化城市迈进。我来深圳就职,感到压力更大。但是挑战和压力也能产生动力,这种动力主要来自我肩负着多方面的重托,我将把我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挥,并加倍努力,尽快进入角色,踏踏实实工作。”
  细看闫小培的简历,人们会发现她的当选看似偶然,其实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作为我国较早开展人文地理研究的专家,从1997年以来,闫小培的研究重点始终没有离开过珠三角。近年来,闫小培主要从事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服务业与城市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对于珠三角的规划和发展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也成为闫小培的一个研究重点。
  2003年3月,由国家建设部和广东省政府联合组织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启动,闰小培应邀主持“经济与社会发展”专题的研究。之前她还应邀参加了“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专家研讨会。闫小培说这也是她与深圳的缘份。
  在闫小培看来,能当选为深圳市副市长,是两个重要因素使然。“一是作为致公党党员进入深圳市政府的管理层,这体现了政府组织架构中参政党参与执政、多党合作的意义和作用;二是深圳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是一座创新型城市,我的专业背景可以在政府管理中发挥作用。”  

 
  原来家在四川
  
  “我是重庆人,我们是老乡”。2008年5月24日,在深圳的欢乐谷一见到来自四川灾区的几位孩子时,闫小培忍不住用地道的四川话和他们拉起了家常……四川地震发生后闫小培说:“我很想去灾区,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需要,立即就可以出发。”
  对于闫小培来说,四川有着特别的牵挂。
  闫小培的父母都是西南师范大学的老师,从小她就在这所大学里生活、学习、玩耍,童年的日子过得快乐、无忧。但生于上世纪50年代,那一代人注定会经历一波三折的生命曲线:“生不逢时”注定了童年生长期赶上3年自然灾害,少年读书时赶上了10年“文革”……
  1974年初,作为一个反动学术权威的孩子,闰小培成了下乡知青中的一员,整日在大山里辛苦劳作,闰小培觉得自己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转折。“那段磨练其实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收获,只有你走进大山,走近大山里的农民,你才会真正了解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状况。那时候我真的以为要一辈子扎根农村了,因为我的家庭出身注定了招工没我的份儿,推荐上大学更不可能有我的份儿……那段时间是我真正地开始独立,开始了解农村,所以也特别能吃苦。现在回过头看,也是一笔财富。”

  幸运地是,1977年,已经恢复工作的父亲为了闰小培能回城有个工作,提前退了休,于是,闰小培回到西南师范大学的气象站做了一名气象员。从农村回到了城市,还有一个在大学里的工作,闫小培觉得很满足。不久,哥哥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并顺利考上了大学,这又让不服输的闫小培有了新目标——考大学。1978年,闫小培坐在了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的教室里,成了一名让人羡慕的大学生。西南师范大学简称“西师”,与“西施”音同,于是很多男生便习惯地称大学里的女生为“我们西师的姑娘”,言语间透出一种无形的自豪和骄傲。

  虽然处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但知识却给他们的人生涂抹上了最亮丽的色彩。勤奋,是几乎所有77、78级学生回忆大学生活的共同感受。每个人都对新的知识与技能如饥似渴。
  4年的大学生活充实而快乐,毕业后留校工作,让闫小培没想到的是,1985年8月她作为国家公派的研究生远赴英国,到南安普敦大学地理系攻读硕士学位。留学,对闰小培来说,是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转折,不仅仅是是使她生活的地理半径从中国一下延伸到了海外,更重要的是她的眼界和胸怀也大大扩展。“在国外,我才真正了解什么是学术,才知道怎么做学问,所以,那两年我特别珍惜,也特别用功,用废寝忘食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魅力何来
  
  泰戈尔曾经说过,当上帝创造男人的时候,他只是一位教师,在他的提包里只有理论课本和讲义-在创造女人的时候,他却变成了一个艺术家,在他的皮包里装着画笔,水、调色盒,所以女人才会那么美丽,女人的生命才会那么缤纷。
  2008年,在国内一家网站主办的“中国女市长魅力榜”评选中,闫小培位列榜首,评选称闫小培“服饰不算前卫,但喜欢尝试风格迥异的服饰,加上大胆的色彩运用,进一步显现出她优雅、充满活力的一面……”
  采访时,问到闰小培对这次评选的看法,她笑着说:“这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点谈资而已。我其实对于服饰等并不是特别在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气质,要让别人认可你,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你的能力、水平,我自己还是很自信。”
  闫小培的气质中有一种淡定的从容,这是一种历经磨砺之后的自信和执著。西南师范大学是她汲取最初营养的源头,特立西南、学行天下是这所大学的风骨和品质。从小到大,这所大学留下了闫小培最难忘的青春记忆。
  1991年,闫小培来到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成为中山大学的一位老师,这里成了她学术生涯的新起点和新平台,她称之为自己人生的第三次重要转折。她的研究方向从地理教育转向了人文地理。
  将“人文”二字置于“地理”之前,自然使得这门学科有了更深远的意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向的规律”的一门科学。作为科学王国中一支较小的学科,尽管往往不被人们关注和重视,然而它却是一支最具活力的学科,它的研究主题——人与环境的关系和社会的空间组织——为从事许许多多形式的研究和朝气蓬勃的地理学者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空间广阔的大国,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经济也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原有的社会制度、历史遗存文化、社会结构形态等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国家很多方面的发展。这些,一方面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素材,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中国发展人文地理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中山大学是全国拥有人文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的两所高校之一,一直以来在中国人文地理研究领域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1997年,闫小培的博士毕业论文《信息产业与城市发展——以广州为例》,就以她在该领域的系统研究,推动了中国信息城市地理学,以及服务地理学的发展,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成为我国人文地理学领域到目前为止仅有的两位获得者之一。
  在科研领域中,闫小培还主持了近10项国家、部、省基金项目,主持和参加了加拿大国际开发署资助的为期10年的中加合作等多个国际项目以及10余项地方委托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她的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学术影响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深厚的学养基础,身处学科前沿的事实给了闫小培最坚定的自信。


  又一次跨越


  从政,是闫小培从未在自己的人生中规划过的一件事情:“走到这一步,其实心里还是有很多顾虑,因为很多自己不确定的因素,不像做学问,自己已经确立了一定的学术地位,也处在一个学术发展的黄金期,接着往下走,自己很有信心。从政,自己就不是很确定。但既然作了这项工作,就只能知难而上,尽一切力量干好工作,这也是我的性格,做事就要认认真真,不留遗憾。”
  闫小培说,其实做学问与从政也有相通之处,都需要执着、认真、理性。但作为深圳这个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一个副市长,要负责好分管的教育、规划、文化等工作,对她而言又是一个巨大的新课题、新挑战,这样的重担让闫小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尽管在很多论文中,她已经对深圳、广州等地的规划做了详尽的论述,但真正实践起来,管理却不能像做科研那样超脱,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有时候还要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
  在城市规划思路上,闫小培强调应先做好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指明方向。由她组织完成的《深圳2030城市发展战略》于2005年获市人大审议通过,成为一部法定的规划研究成果。在具体的城市总体规划制订中,闫小培引入“反规划”的思路,以空间管制的方法作为切入点,首先划定生态用地等不可建设用地,对可建设用地也按近期和中远期予以确定,以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利用模式上,针对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开展大规模的“三通一平”、土地成片开发和粗放利用,空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珠三角新一轮发展的瓶颈,工业区改造升级面临步履维艰等问题,闫小培提出今后一方面要集约利用土地,另一方面应提前预留和控制具有战略意义和区位的土地,为竞争力持续提升预留空间;同时还要通过城市更新释放出发展空间。
  在产业空间利用上,她认为不应采取“面”上的无序扩张,而是向“节点”要效益,即将有限资源投向具有区域价值的节点地区,通过新增用地和改造用地两种方式,打造功能节点,发挥集聚效应。

  不久前国务院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深圳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将深圳定位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经济中心城市。规划提出要在具体的空间寻找载体,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提到珠江口附近的深圳前后海地区。当前,深圳正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前后海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节点,将通过深港合作,努力打造为面向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的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和总部基地,建成高端的研发、信息服务、教育培训、公共服务、技术创新的平台。
  闫小培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少香港企业及来自各地的企业,都面临着困境,而国家产业升级的战略,亦令一些企业面对挑战;前海区的开发,就是要为这些包括港资在内的中小企业,能在一个成本相对较低的环境下转型升级。前后海的开发,是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调整的一部分,更是强化深圳中心城市地位的一个重要抓手。现在有关规划的时间表已有初稿,总体蓝图也有望出台。
  尽管在新的岗位上不断会有新的挑战,但让闫小培欣慰的是,在这里,执行力很强,很多事情没做之前有些让人望而生畏,但真正融进去之后却能做到沉着应对。现在,她依然担任中山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每个周末,她都会回到中山大学,她的博士生做的研究课题也和深圳的发展规划相关,这也使得她们研究的理论课题与实践有了更紧密的结合。
  或许这样的人生轨迹是作为规划专家的闫小培从来没有设计过的,但显然,在深圳,闫小培的成果不仅仅是写在论文中,而是扎实、具体地留在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