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党员风采 >

【献礼百年】音乐中的党史——《长征组歌》

发布时间:2021-06-23      作者:盐田总支:李婷

从古至今,音乐与人类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承载着时代使命。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更需要共同追忆党的心路历程、峥嵘岁月,以百年党史为基石,以歌曲为载体,以史串歌,以歌叙史,讲述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长征组歌》以深刻凝练的歌词、清新优美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讴歌了红军历尽艰险、终获胜利的革命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长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宝贵财富,而且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民族意志的集中表达,正如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高仁祀所言:“长征精神民族之魂”。因此,《长征组歌》40年来演出千余场,历演不衰,成为中国合唱史上的精品,被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红军超乎寻常的毅力,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十个省、约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终于到达目的地——陕西省北部。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在这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真正的激情和最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其中,有几个篇章较为代表性。

一、《突破封锁线》

《突破封锁线》是《长征组歌》的第二首,表现了红军在长征初期历经艰险仍英勇作战的壮举,表达了对扭转困境、夺取胜利的渴求。描述的是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写下了血染湘江历史教训。

     为客观反映这段史实,歌词紧紧抓住红军突围这条鲜红的艺术主线。通过消极抵抗、被动作战、造成部队思想情绪的反差,来表达内心的愿望。音乐根据歌词伏笔式的结构与军旅风格的战斗特点,音乐上采用大调式融入适当的民族音乐特色来表现。

二、《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战役,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歌词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歌词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三、《飞越大渡河》

1935年5月24-25日,红军长征抵达大渡河,蒋介石军队凭借大渡河的天险和众兵堵截,妄图一举消灭红军。但是,在毛泽东同志的英明指挥下,红军指战员即征服了湍急的河水,又打垮了河岸上的守敌,取得了“飞越大渡河”的伟大胜利,这首歌曲以主要篇幅描绘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战斗场景。

四、《过雪山草地》

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走过的最艰难的路段。在雪山草地区域停留期间,红军并没有进行大的战斗,一路追剿红军的蒋介石也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政策,他断定走向雪山草地的红军正走向死亡。

 红军在翻雪山时遇到的最大威胁是高寒缺氧,而相应的准备又严重不足因而造成了较大的伤亡,但是无畏的红军却偏要与命运抗争。歌词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第二部分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

五、《到吴起镇》

《长征组歌》的第七部分。1934年10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历时一年零两天,行程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进入陕北苏区的大门——吴起镇(今吴旗镇),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并已经成为各个历史时期革命教育的典范。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长征艰难的历程,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先进性本质。几十年过去了,《长征组歌》已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其中的许多唱段家喻户晓,传唱至今。在这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真正的激情和最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通过对《长征组歌》的不断温故,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党建立至今这一百年来经历的苦难和创造的辉煌,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执政党,这一百年中经受了多少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的压力与考验。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无论在什么样命运攸关的危急时刻,党总是能科学决策、凝聚共识,力挽狂澜。我们将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营养、强筋健骨、筑牢定力,就像红军长征路上的前辈们那样,不论风吹浪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我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伟大目标而奋斗。

盐田总支: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