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其他 > 其他 >

闽南侨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在福建尚属首例

发布时间:2010-03-17      作者:泉州晚报

    近日国家档案局公布的第三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30组档案文献中,“侨批档案”赫然在目。据悉,这也是福建省首个入选该名录的档案文献。

  此次同时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还有敦煌写经、《本草纲目》(金陵版原刻本)、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档案文献等,足见闽南侨批之珍贵。

  闽南话管书信叫“批”,闽南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便是“侨批”。“批一封,银二元。”早年流传民间的歌谣唱出侨批独有的形式:侨批往往附带汇款数额,兼具家书、汇款功能。

  小小侨批一封,夹带银元几许,万里迢迢、漂洋过海,经远洋水手之手辗转来到泉州亲人的手中。历经数百年,这一记录华侨移民史、创业史的“侨批”在数字化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遗产,去年6月,闽南侨批正式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目前闽南侨批主要收藏于泉州市档案馆、晋江市档案馆以及民间收藏家手中。据统计,泉州市档案馆现有实物封2592封左右、扫描件31000余件,晋江市档案馆也有近2500封侨批。今后,这些珍贵的档案文献将得到进一步的保护、整理和开发利用。泉州市档案馆还透露,目前他们正与高校商谈,有关闽南侨批的课题研究未来有望开展。在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基础上,市档案馆也计划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文化遗产。

  上图为泉州市档案馆收藏的最早的侨批,系1911年十一月初八,一名晋江安海人的妻子寄给远在菲律宾的丈夫的“回批”(回信),信中还写到将丈夫寄来的钱都用在了哪里。“回批”是侨批的一种,由于是由故乡人寄往海外的回信,所以目前国内数量不多,更加珍贵。(叶舒雯 陈一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