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其他 > 致公党中央和广东省新闻 >

强化五种意识,加强自身建设

发布时间:2007-11-10      作者:福田四支部 张黎群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总结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我非常关心十七大,关注十七大,因为十七大的召开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建设阶段,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些重大问题,十七大报告中都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这一重要论述标志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将进一步促进民主党派参政党作用的发挥。
         通过支部组织的学习,我有以下体会:我认为,民主党派必须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强化“五种意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要强化学习意识。十七大报告,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在理论创新和政策完善方面都有新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上的新概念、新理论,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把握领会。民主党派及其成员都应不断学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的能力,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紧密结合参政党的工作实际,制定和落实具体的学习方案,通过收看十七大开幕式、学习报告全文、专题座谈和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等,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克服错误思想的干扰,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要强化职能意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不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民主党派就不成为参政党。因此,要切实提高民主党派成员履行职能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民主党派提交“两会”的大会发言、提案、建议和社情民意是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要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利用自身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关注社会民生,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的提案、建议案。
         三、要强化政党意识。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如何保持和发挥多党合作这个社会主义政治优势,根本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键在增强民主党派的政党意识。近年来,各民主党派发展的成员以中青年居多,他们学历高、思想敏锐、工作积极性高,为民主党派增添了活力。但同时也存在对统战知识和民主党派的历史和职能了解不多,个别成员并没有真正把自己当成参政党的一员,往往把加入民主党派视同参加群众组织或社会团体,政党意识较为薄弱。因此,民主党派学习和借鉴执政党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政党意识,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四、要强化形象意识。每一位民主党派成员的表现,关系到党派的形象,关系到社会上对民主党派的认识。要倡导民主党派成员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牢记民主党派成员身份,工作上要模范带头,争创一流,以本职岗位的出色贡献为党派争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参加党派组织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社会服务工作是参政党直接面向社会履行职能,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渠道,是扩大党派影响力的重要工作。要继续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和成员结构多元化的特点,开展“送医下乡”、“科技下乡”、“扶贫助学”等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增强奉献意识,在实践中提高履行职能的能力。加强道德修养,让群众信任你、接近你,敢于向你说真话,愿意对你讲真情,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如实反映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协助中共党委和政府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
         五、要强化和谐意识。当前,我国既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又面临着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挑战。而政党制度往往成为敌对势力推行西方民主、实行西化的突破口。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自觉抵御西方多党制、两党制和议会制的影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报告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不断推进政党之间的合作,促进政党关系和谐。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我们都应从自我做起,多说和谐之话,多做和谐之事,多谋和谐之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应积极协助中共党委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妥善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