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 >

加强原特区外公共服务,真正实现特区一体化

发布时间:2011-01-24      作者:致公党深圳市委员会

深圳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提案

案 由:加强原特区外公共服务,真正实现特区一体化
提 案 人:致公党深圳市委员会

    在2010年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致公党深圳市委会提交了《大力推进特区关内外一体化的8项建议》,得到了王荣书记的现场会应,并被王荣书记亲自领办。自今年7月1日起,深圳市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扩大到关外。2010年12月,在深圳政协五届三次常委会议上,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就其领办的《加快特区内外社会一体化》政协提案的办理情况作了现场通报。王荣表示,目前在法规政策上的一体化已经基本完成,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特区一体化建设则正在有计划地全面展开。深圳在特区一体化上的总体目标是“当年初见成效,五年根本改观,十年基本完成”。半年以来,特区内外一体化的工作一直在紧张有序的推进当中。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规范统一公共政策方面,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对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并结合法规规章的规范进行修订,打造全市统一的公共政策平台。2010年11月,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上报了废止7项法规、局部修改3项法规的意见,另外2项需整体修订的特区法规也已按立法程序上报市人大常委会。长期以来困扰深圳的“一市两法”问题即将得到彻底解决。
    2、在城市规划方面,市规划国土委修编了《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启动了《深圳市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2011-2015)》编制工作,研究制订未来五年特区一体化规划建设的目标与行动计划,促进城市空间科学发展。目前,该委已基本实现法定图则对建设用地的全覆盖,以规划标准一体化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加大市级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在特区外的安排,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以及公共设施均等化。
    3、在治安方面,市委、市政府明确警力配备要向原特区外倾斜,新增编制主要配备到原特区外四区,并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研究建立公安机关与特区管理线边防武警联勤联动机制。
    4、在公共交通方面,强力推进公交服务一体化。统筹加强轨道和常规公交间的协调发展、紧密衔接,完善“快、干、支”三层次公交线网,重点加大对宝安、龙岗、光明、坪山的公交运力及线路投放,打通社区、屋村、工业区等公交微循环,加快推进公交停靠站规划与建设工作,提高公交覆盖水平。今年以来,新规划开通了公共汽车线路106条,运营总里程达1153.9公里,配车962辆,主要投放在原特区外地区,现原特区外500米站点覆盖率达到81%,2012年年底前这项指标将提高到90%。
    5、在教育方面,今年以来完成了宝安中学高中部、第五高级中学(观澜)和西乡高级中学3所普通高中建设,并强力推进原特区外地区学校(幼儿园)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到2012年底,原特区外地区千人总体学位数将达90个,学位紧张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除人员经费以外的日常运行费用,将实现统一的生均拨款制度。促进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中小学“百校扶百校”行动。组织101所优质学校,对原特区外101所中小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一对一”帮扶,进一步提高原特区外学校办学水平和全市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6、全市大部分新建、改扩建医院都集中在原特区外地区。支持各区人民医院创建成为三级甲等医院,街道医院创建成为二级甲等医院。2012年前,在大力支持民办医疗机构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新安医院、宝荷医院、新明医院和聚龙医院,同时在办医场地、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医保联网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民办医疗机构发展,形成多元办医的良好格局,培育发展两三家在国内居领先水平的民营医院。到2012年,争取实现原特区外地区每千人口病床数从1.8张增加到2.5张。同时,通过职称评聘等倾斜政策,鼓励优秀医务人员到原特区外医疗机构工作,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7、在财政转移方面,已建立市财政补助和奖励机制,每年按各区财政投入的道路清扫保洁年度总经费20%的额度,以转移支付和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区进行经费补助和奖励,支持原特区外四区按照政府预算指导价格标准提高清扫保洁单价标准。

    过去由于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区内一市两法等历史原因造成了原关内与关外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公共服务的质量等均有巨大的差异,如今随着特区的正式外扩,这些问题已经开始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是由于过去欠下的老账太多,所以要想真正实现原经济特区关内外一体化,还需要全体深圳人的共同努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从政府的角度来讲,首先要做得是以人为本,加强原特区外的公共服务建设力度,为原特区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建议:
    1、规划先行,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
    建议按照合理布局、激越发展的原则,科学引导城市空间布局,除了要形成“三轴四带多中心”的轴带组团结构,还应加强区域之间交错地带的规划,对交错地带的开发确立共同责任,通过打通这些关节部位,使区域之间真正实现无缝连接,同时要推动原特区外的城市功能向原特区内看齐甚至规划理念上超越原特区内。
    2、财政倾斜,大力补回历史旧账。
    由于过去区域财政投入的差异,造成原特区外的市级财政公共服务投入不足,要补回历史旧账,就应加大财政倾斜的力度。可通过设定一系列的倾斜指标,如在今后五年内,每年由市级财政投入原特区外的公共服务财政经费要比原特区内的投入高50%。
    3、统一标准,清除法规障碍。
    目前,“一市两法”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市人大也在加快统一各项法规的进程。但除了法律层面之外,在公共服务及行业标准方面仍有不少障碍和差异化,这就需要政府专门针对公共服务及行业标准的差异进行排查,通过培育及引导各种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服务及行业标准。
    4、以人为本,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应结合2010年国家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客观、科学地分析原特区外实际管理人口的具体情况,将其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投入财政资源的依据,根据实际管理人口的分布,制订一系列关于教育、卫生、文化、治安等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指标,并按指标落实。
    5、引入资本,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原特区外区域建设。
    由于特区一体化投入巨大,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应该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适当合理地开放公共服务的经营权限,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原特区外公共服务的建设中。
    6、科学评估,严格监督落实一体化工作。
特区一体化的工作不只是喊喊口号,建几个体育馆就行了,要真正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就需要由市委、市政府专门组织一个“特区一体化检查工作小组”,由现任市领导牵头,尽量邀请过去历任的老领导、热心特区事业的权威人士等第三方监督人士参加,避免政府官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以督促落实特区一体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