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海外联谊 > 海外联谊 >

承载华侨华人历史 美国侨界吁遏止文献文物流失

发布时间:2008-03-04      作者:中国侨网


   二月六日,“柏杨捐赠文献文物入藏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台湾作家柏杨的夫人张香华(左二)将11745件文献文物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右二)入藏文学馆。 中新社发 廖文静 摄

  中国侨网消息: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近三、四十年里从海外侨社中流失的文物到底有多少?也许谁都说不清。近日位于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海外文物征集人招思虹呼吁,“痛定思痛,是亡羊补牢的时候了”。

  地震后大火毁去不少文物

  旧金山华人历史博物馆前任会长、著名的美国华人历史学家麦礼谦指出,百年不变的僵化的会馆体制和架构,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疏于管理,缺乏专业的鉴定及保管人才,于是,这些珍贵的文献和文物资源消失殆尽就成了必然的命运。

  另外,自然灾害对社团的文物资料也带来了万劫不复祸害。美国华人收藏协会会长张树强表示,由于1906年的大地震和大火,不少会馆和公所都毁于一旦,内里的文献、文物很多都焚毁、散失,令人惋惜。

  跳蚤市场购回华侨文献

  另外,近年中国文物市场行情逐年看涨,“文物回流”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现象。

  2006年,张树强在跳蚤市场,以2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袋极具历史价值的湾区华侨文献,去年他在士德顿街一家西人经营的文物店中遇到一袋当地某位谢世多年的侨领的信,其中竟然有一封黄兴当年的亲笔信;2006年,招思虹也在跳蚤市场上买到了中华总会馆在民国十六年和二十七年开出的“邝仁光”、“方葵巾驳例助款存根”;同年5月,麦礼谦在一堆被人弃置的废旧物品中,截下了即将要送进垃圾堆的一箱沉甸甸的历史文献,他委托招思虹把其中的一部分捐往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图中一张民国十四年的“隆都同善堂出港凭票”见证了当年华侨回国的一个细节。

  文物和文献都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承载着海外华人华侨的历史,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见证,招思虹呼吁:“是亡羊补牢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