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海外联谊 > 海外联谊 >

第一侨务大省的“转型”经:涵养资源 国力助侨

发布时间:2012-05-02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

广东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侨务大省:中国现有海外华侨华人5000万,其中祖籍广东的有3000多万,遍布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东省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口号,侨务部门也提出“侨务也要转型升级”。近日,记者随国侨办“走基层 侨乡行”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访广东,读到了侨务大省的“转型”经。


  “转型”的共识

  在广州科学城内,许嘉森博士意气风发,自己的创业梦已经实现,他的“益善生物”公司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已经是“做大了”,正在往“强”发展。同样落户广州萝岗区的“冠昊生物”已是A股的上市公司,做得“大”且“强”。

  这只是五家获评“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其中的两家。而在广东,大批华侨华人高端人才携带项目回来投资创业,创办企业3000多家。

  在粤东北,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不认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梅州落后的根源,反倒是富庶美丽幸福的源泉。被誉为“世界客都”的梅州发展的创新升级正在于特色的客家文化。

  广东全省有华侨农场23家,英德境内就有4家。在保持传统发展路径的同时,有些农场已开始承接佛山、顺德的产业转移,战略新兴产业也逐渐落户其中。英德华侨农场的生活逐渐好转,宽敞的“侨心居”让侨民心花怒放。

  变化的侨情

  时移事异,侨情在变化,侨务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改革开放以后,全球华人数量由3000万增长至5000万,新移民数量达到1000万。

  《2009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称,世界华商总资产为3.9万亿美元,总部不在中国大陆、且进入全球企业前1000强的335家“亚洲华商大型上市企业”总资产合计近3万亿美元。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华侨华人的心态也发生变化,他们为求发展往往不局限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哪里有发展就往哪里去,频繁的国际流动使其成为了“世界公民”。

  这就是广东省侨办主任吴锐成所说的:“侨务也要转型升级。”

  第一侨省的策略

  应对变化的情形,广东的经验似乎更具有特殊时期的转型意义。

  吴锐成介绍,在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广东制造业开始向创造转型,经济结构由以工业为主的“一元结构”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的“二元结构”转变,社会发展也由追求GDP向建设幸福广东转变。广东的侨务工作都围绕着这些方面不断创新。

  以前国内讲招商引资,广东现在讲“招才引智”。近年来,广东省侨办推出“兴粤利侨”计划,多次邀请海外专业人士来粤考察,专业涉及生物制药、环保科技等多个战略新兴产业领域。

  原本侨务工作的一个思路是“维护侨益”,而今,他们的思路是“发展侨益”。“侨房”问题一直是侨务信访工作的难点。在2011年初,省侨办联合省国土厅出台了《关于切实维护华侨在农村的宅基地权益的若干意见》,广东在保护华侨有关宅基地的权益方面开风气之先。广东侨办牵头组织“为侨资企业服务法律顾问团”,积极为侨资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在注重老侨的同时,广东重点关注‘三新’‘四有’人士(三新即华裔新生化、新华侨华人、侨团新力量。四有指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专业上有造诣)。”广东省侨办副主任林琳介绍。

  自2008年起,广东共举办了四期“广东省海外侨团中青年领袖研习班”,共培训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达130多名。每年,他们都会邀请华裔青少年到广东开展夏(冬)令营活动,寻根访祖,学习中华文化。

  “以前我们讲利用资源,现在是涵养资源。以前我们说侨力助国,现在是国力助侨。”林琳介绍。(本报记者 郑 兴 杨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