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海外联谊 > 海外联谊 >

心怀故土 海外学子:我心中系着一个“中国结”

发布时间:2008-04-12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

 “每当我想起祖国,心里总会升腾起一股暖意来,距离再远,也总感觉身上有根丝线与祖国相连。就像风筝,飞得再高,线头还是被紧攥在手里。”潘昊飞深情地说。

  留学海外

  剪不断中华情

  “记得有一次,跟几个老外闲聊的时候说起中国武术。我告诉他们,我的家乡有个少林寺,是中国的武学圣地。他们听后特别激动,都说那里藏着绝世武功的宝典秘笈,纷纷邀我传授武艺和绝技。我当时只有非常遗憾地告诉他们,虽然我很有慧根,也的确有过去少林寺学武术、做俗家弟子的打算,可现在改学英文了……”

  说话的人叫刘新义,3年前来到英国,2007年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顺利毕业,被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如今的他正参与拉夫堡大学与伦敦V&A博物馆的博士项目。“我来英国3年了,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到拉夫堡大学,其间接触了很多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我喜欢向外国友人介绍有关中国的一切,送一些中国特色的小礼品给他们。”

  刘新义饶有兴趣地告诉笔者,英国人乐意于把玩一些代表中国风的民族工艺品,比如茶壶、刺绣、漆盒,更热爱中国的食物和烹饪,“外国人喜欢中国菜,喜欢北京烤鸭,每当看到他们赞许的表情,满足的模样,我就觉得自己好像完成了一项历史使命,这种宣传中国文化的冲动完全是出于自觉的。”

  正在美国托莱多大学攻读化学工程博士学位的杜希告诉笔者,她身边有不少美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很高,“汉语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他们知道中国南北方言的差异,对学习中文兴致勃勃。我有几个美国老师热衷于收集中国的毛笔画和雕刻,买仿古的木桌,俨然一个传统而内敛的东方式家长。”

  据杜希介绍,托莱多大学的中国学生会经常组织一些晚会来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留学生们一起吃饺子、吃月饼、喝茶、表演民族节目。“我们同时会邀请其他国家的同学来联欢,他们不仅乐于加入,还积极参与演出。”杜希愉快地告诉笔者,她所在的托莱多大学校方鼓励留学生与美国家庭联谊,一个中国人可以和一家美国人做朋友,沟通思想、交流文化,“家庭联谊为中西文化互通共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我们在这里感知美国,他们在这里了解中国,相互间形成了一个传送文化的绿色通道。”

  杜希诚恳地表示,虽身处异乡,但心中的那份中华情却从未变过,“只有离开了,才知道自己对祖国的感情有多深,相信许多中国留学生会有跟我一样的感触。”

  身肩重责

  我们不曾忘记

  许多留学海外的学子怀着年轻而炙热的梦想踏上异国求学的征途,虽然身处他乡,背负远离故土的孤独,但心中与祖国维系的那根线,却始终强韧,他们没有忘记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

  “走进北欧的这块土地,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异乡人的些许寂寞,但是更多时候,我感受到的是责任。越是远离故土,越是希望能与祖国吸附在一起,报效祖国的愿望就越是强烈。”芬兰瓦萨应用科技大学的潘昊飞动情地说。

  21岁的潘昊飞,是瓦萨应用科技大学信息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3年前,他踏上飞往芬兰的航班,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过去,我对文化的认识很肤浅,来到芬兰后才发现不同国家的文化气质也是截然不同的,有互补,也有矛盾。”他指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中国文化已为众人所知。然而,大多数外国人只是把它看作一个象征性的符号,真正了解其文化内质的人很少。“我们的文化需要一个展示平台。留学生作为海外看中国的一扇窗,肩负着责任,并且不可推卸。”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刘新义表示,向海外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沟通与交流,是每个留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这股新力量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有着深远意义,不容小视。“海外的经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广阔,心态更加成熟,但我们从未忘记自己身担重任。世界看中国,除了通过新闻媒体,最为直接便捷的就是通过我们,我们在做好一面镜子的同时,更要做文化的传播者。”

  文化是人类文明体系中最为核心而持久的部分,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可以折射出这个民族的气质精神。随着留学潮涨,海外学子的群体日益壮大,如今他们已经成长为一股新鲜的对外传播力量,在文化的纵向传承与横向播散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保持中国心

  发挥文化内在魅力

  正留学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张欣告诉笔者,在新加坡,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很大,“无论是美食、茶文化还是民间艺术,新加坡都乐于接受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这里的人们喜欢中国的古典美。”

  “我叔叔是做茶叶生意的,家里有很多茶。初来英国的时候,我总是大包小包地拎着一大堆茶叶送老外,结果发现他们的热情并不高。东西还是不能乱送。”刘新义介绍道,相比中国的茶叶,欧洲人还是习惯于早起喝杯热咖啡,茶文化在英国的受欢迎程度远不及亚洲。

  杜希坚决反对那种刻意向外国人灌输中华文化的行为,“文化本来就是相通的,强行输送只会适得其反。”她表示,留学生要做的是时刻保持一颗中国心,发挥文化的内在魅力。

  让世界感知中国

  我们还有功课要做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迎来了奥运,也接受着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考验;2008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年头,聚光灯下,无数双眼睛正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传播文化,毋庸置疑,关键是怎样传播文化,传播怎样的文化?

  “留学生是对外文化传播的一个群体,但毕竟是小众,力量还是微弱的。”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胡杨不无忧虑地说,“我有一种担心:有些海外学子缺乏对祖国文化应有的认识,他们传达给世界的中国声音与我们本身的文化是不对称的。”

  胡杨于去年秋天来到美国,攻读纽约大学媒介文化与传播方向的硕士学位。“我研究的领域正好与文化传播紧密相关,因此,当我看到中国文化传播所处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时,才会更感忧虑。”在采访的过程中,胡杨不时流露出的紧迫感让笔者印象很深,“有些留学生既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又不懂传统习俗,更对相声、茶艺、京剧等一头雾水,他们能向外传播什么呢?如果自身文化素质不够,即使心中有再多的责任感,依旧是空的。海外学子应当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在海外,我们代表的是中国形象。”

  “每当我想起祖国,心里总会升腾起一股暖意来,距离再远,也总感觉身上有根丝线与祖国相连。就像风筝,飞得再高,线头还是被紧攥在手里。”潘昊飞深情地说。

  海外学子,身在他乡,心怀故土,一颗中国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