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海外联谊 > 海外联谊 >

美华裔建筑大师欲建“终极塔楼” 500层3200米高

发布时间:2008-04-06      作者:扬子晚报

据美国媒体4月4日报道,沙特亿万富翁阿瓦立德·本·拉塔尔亲王要在沙漠中建造一座1600米高的“1英里高塔”的消息一度引发轰动,但更令人咋舌的是,美籍华裔建筑大师崔悦君正打算在人口密集的旧金山市建造一座高达3200米的“终极塔楼”。这座圆锥形的塔楼将有500层高,底座直径达1829米,能容纳100万人同时居住。据悉,“终极塔楼”造价估计高达150亿美元。

  500层“终极塔楼”高3200米

  据报道,这座“终极塔楼”是由美籍华裔建筑大师崔悦君(Eugene Tsui)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寸土寸金的旧金山的人口激增问题。据悉,“终极塔楼”高达3200米(即2英里),总计500层楼高。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它的高度几乎是阿联酋迪拜市目前正在建造的807米“世界最高楼”的4倍。

  从设计图看,这座“终极塔楼”的形状呈一个巨大的圆锥形,底座直径达1829米,矗立在旧金山市海湾附近,四面被一片湖水环绕。据透露,“终极塔楼”的圆锥形外观是从动物世界最高的建筑、非洲白蚁巢穴形状受到启发,并按照空气动力学设计的,令它虽然极高依然能保持稳定。

  像树一样吸收水和能量

  据报道,“终极塔楼”的内部能源设施全部按照仿生学原理而特别设计,令整座塔楼就像一棵树,可以直接从四周的湖水、阳光、甚至空气中吸收水和能量,从而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据悉,“终极塔楼”四面被湖水环绕,而设计师崔悦君从树木由根须吸收水分并运送到树顶的原理受到启发,设计了一种类似的装置,从而可以自动地将塔楼底部的湖水运送到塔楼高处。

  同时,“终极塔楼”表面覆盖光电太阳能吸收板,从而将阳光转化为塔楼所需要的大部分电能。而且,“终极塔楼”还将使用一种“大气能量转换系统”,利用塔楼顶部和底部的气压差来发电。此外,风力涡轮发电机也将利用风力为塔楼提供辅助电能。据设计师崔悦君称,整座“终极塔楼”就是一个大型的生态系统,如同一座“活着而且会呼吸的建筑”。

  “塔城”容纳100万人

  按照崔悦君的设计,“终极塔楼”楼内总建筑面积多达63平方英里,能够供100万人口同时居住生活。而且,在这座“塔中城市”里,居民们可以享受到非常好的生活质量。据悉,“终极塔楼”总计有144部电梯,围绕在塔楼的外围。所有电梯利用压缩空气产生垂直推动力,令电梯速度可达到每小时13英里。尽管“终极塔楼”有3200米高,乘坐的电梯只需要9分40秒就可以从底层到顶层。

  此外,“终极塔楼”塔身的窗户都带有特别设计的有空气动力学风帽,从而将自然风引入塔内,使塔楼内的空气保持新鲜。同时,塔身还安装无数面反射镜,可让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中。“终极塔楼”每层都将修建开放式的花园阳台,供塔楼居民休闲散步。塔楼的电动车都由丙烷和氢气驱动,从而完全避免了内燃机或者有毒废气排放。

  造价高达150亿美元

  据报道,崔悦君设计的旧金山“终极塔楼”造价估计高达150亿美元,目前仍处于构想阶段。尽管如此,崔悦君已有一个更大胆的设想——世界各地任何一个人口密度过高的大城市都可以建一座这样的“终极塔楼”,从而彻底解决住房问题。

  崔悦君表示,据联合国统计报告显示,随着世界范围人口快速增长,给环境、经济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威胁。而在未来7年内,全球将出现22个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超级城市”。而“终极塔楼”将是一个全新的“绿色设计理念”,能够充分利用地球表面资源。

  相关阅读

  崔悦君:师从名师设计前卫

  崔悦君博士是美籍华裔建筑师、城市和区域规划师。他的建筑设计大胆创新,与传统风格迥异,有意冲破传统的四方箱设计思维。崔悦君首创以研究自然现象和环境作为全面的设计基础,包括发展新建筑材料和方法,开创“进化建筑学”先河。他曾在加州设计一间防地震球形房屋,被当地报章形容为狂野得像一只吃了类固醇的海洋生物。

  崔悦君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华人家庭,父母20世纪40年代由中国移居美国修读物理学及物理治疗,一家其后搬到明尼苏达州。他19岁成为见习建筑师,并在1976年蒙特利尔夏季奥运会参与设计工作,协助当时的设计总监,成为当时设计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位。崔悦君自1976年起师从著名建筑大师戈夫,直至戈夫在1982年去世。

  1992年至1998年崔悦君在旧金山建筑学院担任副教授,1999年起担任深圳大学建筑学院访问教授。1990年崔悦君在加州开设建筑师事务所,1999年在深圳开设分公司。

  崔悦君多才多艺,也是工业设计师、作家、画家及运动员,能说流利普通话及德语,目前已婚,与妻子育有3名子女。崔悦君曾说:“我生在美国,身上流的却是中国人的血。那时很多华人并不教他们的子女中文,而我父母则是一个例外。从很小开始我就记得每天晚上母亲都要教我中文。我那时不明白学习这些陌生而奇怪的符号有什么意义,似乎一点用处都没有。直到懂事了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